老城街道: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2022-03-17       来源:      作者:老城街道 刘亚婷

“我们的孩子现在都不愿意回老家了,回到老家那边就总问我:‘爸爸,我们什么时候回安康’?我在安康也已经生活十几年了,回老家还不太习惯”在老城区东正街经营一家烧烤店的新疆籍来安务工人员买买堤总是满脸笑意的说着。

老城街道位于安康中心城区,常驻和流动人口8万余人,常住少数民族1.3万人,是全省第二大少数民族聚居区。近年来,街道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服务,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基础,深入开展各类创建活动,先后有街道办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荣誉称号,所辖鼓楼社区和兴安路社区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

组织有力,推进有序。街道积极构建“办党工委书记主抓,副书记亲自抓,社区书记分别抓”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格局。在街道“5432”总体工作思路中,将民族团结进步纳入到“四个争先锋”当中。同时,街道体制改革将原有的22个站所办设置为六办两所三中心,增设“民族宗教事务服务中心”,单独成立“民族宗教事务服务中心党支部”,配齐配强工作人员,真正形成党委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推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格局。

凝聚共识,协调联动。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六进”活动为载体,结合街道党工委党史学习教育要求,扎实开展“三结合两带动”(即与老城街道“四个争先锋”紧密结合,与提升干部能力、深化作风建设紧密结合,与为民办实事紧密结合;以党员干部学带动群众学,知党感恩跟党走,以筑牢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动民族团结进步共奋斗),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走实走深。近年来累计开展民族团结文艺汇演5次、美食节活动2届、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活动21次、制作宣传展板125块、发放宣传册、宣传品2000余份。


区域建设,示范带动。多方汇报争取,促进区域发展,按照市政府提出的提升老城首先提升东关的要求,街道先后对东关街区内东西大街、南正街、鼓楼街等区域进行综合改造。建成了民族特色小吃一条街、民族夜市城和静宁路农贸综合市场等项目。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整理东关片区内多元文化、历史古迹等资源,顺利高效完成了东关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申报工作,编制了《东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20年12月28日东关片区被命名为陕西省第三批历史文化街区。

资源整合,创新驱动。街道将依法治理与亲情服务相结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使其成为汉滨区推进城市民族工作的亮点。兴安路社区有外来新疆籍务工人员30多人,市区相关单位在兴安路社区建成新疆工作组驻安康服务管理工作站。2017年成立了新疆驻陕西工作组安康党支部,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在安新疆少数民族群众自觉提升政治素养。

已建成老年日间照料中心3处,设立幼儿园2所,汉滨区少数民族公墓正开工筹建……街道着力民生愿景,让民族团结进步像一粒种子,深深地植根于老城每个人心中,春华秋实,发芽开花,结累累硕果。



点击加载更多